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探索
盛世长安三万里 千年诗意在樊川
2023-07-23 09:38:12   来源:今日热点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近日,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爆全网,在这个炎热的夏天,用168分钟,吹起一股大唐文化的清爽之风。图片2.png

影片通过诗人高适的回忆,将唐代数十位顶级诗人的故事串联起来,让我们眨眼间仿佛穿越回繁花似锦灯火通明的长安城,一起踏入大唐绚烂华丽的浪漫盛景,影片中48首广为人知的诗词名句,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中国诗词的魅力,更使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唐诗千年,弦歌不辍,长安有很多意象,诗歌是最精彩的注脚。

 

 

唐长安城是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也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文化在这里交融。位于西安南郊的长安区,文化资源丰厚,曾经是诗人最集中的地方,很多著名的诗人先后到访过这里,他们或寻求仕途,或以文会友,或饮酒长歌,或临水赋诗,或归隐山林……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佳作,从少陵原、神禾原、一直到终南山,长安的山、长安的水、长安的柔情、长安的霸气和长安的厚重,都被写进了平仄相间的韵律,一首首诗歌编织成一条条令人神往的诗歌长廊,铺就了一条云蒸霞蔚的“唐诗之路”。

 

回望千余年前的盛唐,那是一个踏歌而行的时代。如今虽千年岁月流逝,但无数文人骚客如群星闪烁,绘就的大美诗章依然璀璨,激励着我们以诗为径,在诗意中前行。

 

长安人未曾遗忘杜甫 诗圣风骨今犹在

位于长安少陵原畔的杜公祠,现名杜甫纪念馆,是西安市唯一纪念伟大诗人杜甫的场馆,一代诗圣杜甫曾经居住在这一带,写下了传颂千古的诗篇。

 

杜甫纪念馆背倚少陵原,面对樊川水,北临长安城,南望终南山。地势高畅,可登临远眺。截止目前,杜甫纪念馆共有馆藏文物314件,院内花木茂盛、环境幽雅,殿阁错落有致,古树苍劲挺拔。

 

该馆总体分为八个展室和专题,包括大殿“诗圣堂“,供奉杜甫雕像,展示杜甫生平简介和一生行踪,选取其一生不同时期的四首有标志意义的代表作《望岳》、《兵车行》、《春望》、《登高》,贯穿其一生;东西展室分别以“杜甫的文化意义”和“杜甫在长安”为主题,全面展示杜甫在长安的生活与创作,按年代编排,精选其代表作,配上诗意图,让人们充分了解诗人在长安生活的环境、心境与诗境。

 

纪念馆还设有五座窑洞展厅,分别展示杜甫的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以及《秋兴八首》等,通过作品诠释杜甫七律的艺术造诣及杜甫一生的“长安情结”。

 

崔护题诗城南庄 留下人面桃花的爱情佳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著名的唐诗《题都城南庄》是唐代诗人崔护在今长安区杜曲街道桃溪堡所作。

 

桃溪堡,位于西安长安区樊川的中心地带,距唐长安城十多公里,风景秀丽,盛产甜桃。特别是阳春三月,落英缤纷,沿村之小溪被桃花覆盖,只见桃花不见水,谓之桃溪。唐时,这里是文人墨客、达官贵戚赏春游览的好地方。

 

崔护,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县)人。大和三年(829)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唐时,博陵书生崔护来都城长安赶考,名落孙山。清明时节到长安城南郊外(今长安区杜曲街道桃溪堡)散心,口渴到一处庄园讨茶解渴,一位秀美的姑娘开门,崔护上前搭话,姑娘取来茶水,倚在桃花树下笑而不语,这一面两人互生情愫,怅然离别。

 

第二年的春天,思念牵着崔护再去城南,谁知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怏怏而去。几日后,他再去寻找这位女子,却得知女子因一年前的一面之缘,对自己心生爱意,拒绝家人提亲,前几日外出回来,看到门上题诗,茶饭不思,伤心过度,刚撒手人寰。崔护看着女子,痛哭不已,许是感动了上天,女子竟起死回生,天作之合,花好月圆。从此,这段爱情佳话便流传千古,而崔护也因为这首诗名垂青史。

上世纪九十年代,杜曲人在桃溪堡村南按遗址和传说建起了桃花园,依照“题都城南庄"之意境,修筑了茅庵草舍,小桥流水,桃李掩映,景色别致,成为西安乃至外地人游览樊川风景的好去处。

 

如今许多年过去了,门前的松树已经合抱之粗,门楼上也早已爬满了青藤。因着这个传说,桃溪堡村经历了千年的洗礼,人面桃花亦成为后世诗歌、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表达的意象之美,这种美扎根在人们心中,从未被淡忘。

土生土长的杜牧 才华绝世笑傲诗坛

每逢清明节,每个中国人都能随口吟出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清明》,是诗人杜牧因身处异乡不能回长安少陵原祭祖,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千古诵传。

 

杜牧(公元803 - 公元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西安长安区)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杜牧26岁进士及第,授弘文馆校书郎,少年得志,令人羡慕。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晚年叶落归根,居住在长安樊川,病逝后葬于长安区少陵原司马村南,故后世称其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临终前烧毁了自己大部分诗文,仅余十之二三,但从其仅存的诗作中,我们还是能读懂这位传奇诗人的绝世才华。

除了《清明》,杜牧有名的诗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如:《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长安秋望》: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烟雨中。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的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与我们虽已千年之遥,但如颗颗明珠,依然熠熠生辉。

一座推敲园,致敬贾岛倾心苦吟的诗风

唐代以遣词造句为标志的诗人贾岛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史料记载,1200年前,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居住于今长安韦曲,故称贾里(贾里村)。

 

相传一次贾岛去郊外拜访朋友李凝,到了晚上才找到李凝的家,结果李凝不在,贾岛就在门上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其中有一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不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当时很惊讶。

 

当时文学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地方长官,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竟走进了仪仗队,贾岛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说拿不定主意是用“推”还是用“敲”好,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一会儿,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静中有动,更加活泼。“推敲”的典故由此而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写诗不多,但几乎每篇都被人传唱,成为经典。在那个以诗取仕的年代,贾岛成为八方仕子晋京赶考,展示才华的一个特殊典型。

 

如今,长安神禾塬畔的人们,没有忘记这位诗人,在塬头建起了一座推敲园,将他当年埋头吟诗的故事以园林雕塑的形式展示出来。而在推敲园旁,就是气象万千的长安大学城,万千学子们利用间隙,常常都会来这里,感受诗人当年在诗词创作中精益求精的精神,诗人贾岛和长安以及终南山的情感不断传承,成为美好长安的美丽传说。

 

李商隐在樊南 把诗意之美引入世道人心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多首无题诗中最家喻户晓的一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樊南生,祖籍河南荥阳人。1200年前,李商隐生活在长安少陵塬下的樊川,其诗风隐晦深邃,又温情自然,把诗意之美引入世道人心,被称为现代派诗歌的鼻祖,他以600多经典诗歌给中国乃至世界诗歌历程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

李商隐自十七八岁赴京赶考,终于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乐游原》是诗人为排遣心中抑郁不适的心情,登上长安城南乐游原时,看到灿烂的黄昏斜阳的感慨。此诗不用典,语言明白如画,节奏明快,情感深沉,富于哲理,朗朗上口,成为千古名句。

 

后来,李商隐被派到陕南大山深片做了个小官,在崇山峻岭的巴山,他为思念的妻子写下一首《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亦梦亦幻地创造了巴山夜雨和西窗剪烛的美学印象。

 

 

43岁时,李商隐获准返回长安,可苦楚贫病的爱妻已然离世,无从着落的他只能在樊南的家里孤苦度日,之后,他还做过盐铁官,后在河南老家郑县病故。

 

李商隐一生困顿不得志,生前曾在长安樊川一带游历,取名樊南生并用心血创作了数十首诗歌,以樊南命名了两部文稿《樊南甲集》、《樊南乙集》。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清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如今,在他的第二故乡长安区樊川,有民间人士建起了李商隐文化艺术馆,人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文学寻宗,去唤醒历史的记忆,在长安这片土地上,守护唐诗,留下乡愁。

 

(本文部分文字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即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