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探索
微网织就花式服务 和美奏响共治新曲
2025-07-01 15:04:49   来源:今日热点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在古蜀农耕文化发祥地牧马山腹心,双流区黄水镇花龙村犹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空港花田、天府国际生物城与新津医美健康产业区的核心地带。这里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探索出一条独特的乡村治理之路。面对3652位村民的期待,花龙村以“微网实格”为钥匙,开启了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一、破局:听民声,解“微实事”

项目启动初期,网格员、社工与志愿者化身“民情侦察兵”,带着“花龙网格服务卡”穿梭在村落间。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独居老人张大爷无意间提及家门口的路灯损坏,夜间出行极为不便。第二天,网格员便将这一问题记录在民情台账中,并迅速联系维修人员。一周后,崭新的路灯亮起,照亮了老人回家的路,也温暖了老人的心。

通过4次“椒香事议”活动,像这样的民生小事不断被挖掘和解决。村民们从最初的观望,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纷纷在议事会上提出道路修缮、环境整治等建议。这些建议被一一记录、分类处理,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二、聚力:融邻里,奏“和美”乐章

为进一步拉近邻里距离,花龙村积极招募“和美”宣传员。高中生向霞便是其中一员,她利用寒暑假时间,和其他宣传员一起,用“新”花龙人的视角和方式,向村民普及政策信息、川善治。在村中她就像孩子王,由她带领的花龙娃娃兵,出现在村中的各个区域,用童声传递和美。村民们对这群娃娃宣传员喜爱不已,政策宣传也更加深入人心。

三、蝶变:筑阵地,探“花式”服务

“花间龙门阵”网格阵地的建成,成为了村民们的“第二个家”。这里公示着网格员信息和服务清单,墙上展示着网格服务的精彩瞬间。村民们闲暇时,总爱来这里坐坐,喝喝茶、拉拉家常,有问题也能随时反映。

“网格 + 邻里”互助服务机制的建立,更是让乡村治理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一次暴雨中,村民刘大姐家的房屋因地势较低,面临积水倒灌的危险。网格员得知后,迅速向村上反应情况,邻里间迅速组成救援小队,大家齐心协力,搬沙袋、疏通排水,及时化解了危机。

“花式点单服务法”的推出,让村民们成为服务的“点单者”。村民杨大姐想用收割机打菜籽,便在网格群里“点单”。很快,网格员就联系到专业的收割机,为杨大姐解决了问题。虽是一件件的小事,却凝结成了大能量,这种订单式服务,实现了“点单、派单、接单、跟单、评单”全链条闭环,真正做到了精准服务群众。

四、成效与经验

1. 凝聚群众力量,激发共治活力:通过培育“和美宣传员”,吸引了众多居民骨干、志愿者参与乡村治理。如今,这支队伍已壮大到8人,他们成为连接村民与村委会的桥梁,有效激发了村民的公共意识。大家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

2. 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治理效能:“微网实格”与“花式点单服务法”的结合,让服务更加精细化、个性化。自项目实施以来,共开展各类宣传服务8次,解决民生问题50余件,村民满意度大幅提升。这种“从细微处入手,解决群众大事”的模式,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3. 搭建互动平台,促进邻里和谐:“花间龙门阵”网格阵地和“邻距离”宣传活动,为村民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矛盾纠纷明显减少。这里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场所,更是情感交流的纽带,让乡村充满了温暖与活力。

4. 完善工作机制,实现长效治理:形成的“四个一”管理机制,即织一张网格统揽、建一支队伍统管、拟一套机制统筹、筑一个阵地统建,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确保乡村治理工作持续、稳定推进,为和美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一盏路灯的修复,到一场场精彩的宣传活动;从一个小小的网格阵地,到一套完善的服务机制,花龙村用“微网实格”编织出了一幅和美乡村的新画卷。在这里,基层治理不再是冷冰冰的规章制度,而是充满温度的邻里互助;乡村振兴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发展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