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探索
IP串珠成链山海绘新卷:阳东农文旅的融合辩证法
2025-11-03 10:53:07   来源:中国焦点日报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走进大沟镇寿长蚝交易码头营地,房车整齐排列,蚝市的摊位正在搭建,空气中仿佛已经飘着烤蚝的香气;在新洲镇表竹村的军事拓展基地,穿着迷彩服的青少年正跟着教官学习队列,脸上满是认真;东平镇的民宿集群里,返乡创业的老板正围着厨师,琢磨着怎么把渔家特色菜做得更地道——沿着阳东西海岸行走,“一镇有一个特色IP,五个镇串成一条文旅链”的画面清晰可见,这正是“百千万工程”催生的融合新景。

阳东的聪明之处,在于跳出了“单个景点孤立开发”的局限,用“一核一脉、三线五区”的整体规划,把50多公里海岸线上的资源统筹起来。每个镇的IP都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大沟镇靠着大片红树林和肥美的寿长蚝,打出“红树林红、寿长蚝美”的招牌;新洲镇深挖红色记忆,用“军歌嘹亮、星火表竹”吸引想感受红色文化的游客;东平镇则发挥渔家优势,打造“山海宿集、赶海北环”,让大家体验住在海边、赶海拾趣的快乐。这种差异化的定位,既避免了景点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又形成了互相补充的旅游生态,让游客来了能多玩几个地方。

IP要活起来,关键在业态融合。阳东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寿长蚝项目不只是卖生蚝,还把养殖基地变成观光点,配套露营和海鲜餐厅,让游客既能看生蚝怎么养,又能当场品尝新鲜生蚝;表竹基地不只是搞军事训练,还建了红色民宿和文创小店,游客白天参加国防教育,晚上能住在充满红色元素的民宿里,逛逛文创店;东平镇的80多家民宿联合渔港,推出“住民宿、尝海鲜、看烟花”的套餐,不少在外打工的人看到家乡的变化,都回来开民宿、做餐饮。“百千万工程”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倾斜,让这些融合项目推进得更快,原本停留在图纸上的规划,如今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媒体则成了这些IP的“宣传员”。南方日报推出“西海岸探营”系列报道,带着读者走进各个特色小镇;本地融媒体制作了“IP打卡地图”,标注每个镇的亮点玩法,让阳东的“农文渔旅”长廊被更多人知道。有游客表示:“看到报道里说这里能吃生蚝、忆红色历史,就想着来看看,来了之后发现确实有意思,不仅吃到了鲜美的蚝,还了解了不少革命故事,这趟旅程很有意义。”阳东用实践证明,只有让本地资源为IP赋能,让IP带动产业发展,才能把乡村振兴的画卷,一笔一划绘在山海之间。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