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药物大盘点,探索治疗新路径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简单来说,就是气道因为各种原因变得敏感、狭窄,导致呼吸不畅,出现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与控制。
在临床中,医生通常把哮喘的治疗药物分为长期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
长期控制药物一般需要每日规律用药,其中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口服糖皮质激素 (O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白三烯调节剂(LTRA)和茶碱类药物等。
缓解药物的特点是数分钟之内起效,主要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解救,通过解除支气管痉挛、扩张支气管以实现临床症状的缓解。其中包括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短效茶碱和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等。再次强调,缓解药物不需要每天使用,只是在有症状的时候按需使用。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有效的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药物,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和吸入两种给药途径。
其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长期治疗的首选药物,包括布地奈德、氟替卡松、倍氯米松、糠酸莫米松等 。ICS剂量可分为低、中、高剂量。根据病情轻重,不同剂量ICS可单独使用,亦可与LABA或LAMA联用。目前常用的ICS/LABA复合制剂主要有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对于大剂量ICS+ LABA仍不能控制的慢性重度持续性哮喘,可以附加小剂量口服激素(OCS)维持治疗。通常选用半衰期较短的泼尼松,于每日或隔日清晨顿服。
β2受体激动剂
β2受体激动剂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痉挛。根据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短效制剂(SABA)和长效制剂(LABA)两大类。
常用短效制剂(SABA)为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药效持续作用时间约为4--6小时。过去常作为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快速缓解药物,但研究表明单独应用SABA较ICS/LABA增加哮喘急性发作风险,GINA不再建议单独使用SABA治疗哮喘,当按需使用SABA治疗时应与低剂量ICS联合使用。
常用长效制剂(LABA)为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等,药效持续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
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能够拮抗白三烯受体,具有减轻白三烯致喘与致炎的作用,常用药物为孟鲁司特钠,剂型有口服片和咀嚼片。咀嚼片可用于儿童或有吞咽困难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此药可引起行为和心境相关改变,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抑郁症患者,应谨慎用药。
茶碱类
这类药物作用颇多,不仅可以舒张支气管平滑肌,还可以兴奋呼吸肌,如氨茶碱、多索茶碱等,在应用时须监测血药浓度。
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可通过抑制支气管上的胆碱能受体,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舒张支气管。和β2受体激动剂类似抗胆碱能药物也可分为短效SAMA(如异丙托溴铵)和长效LAMA(如噻托溴铵)两类。
哮喘管理的「新路径」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防治哮喘的重要指南,其中明确指出:
★GINA 2023将按需使用ICS-SABA 组合药物(一种抗炎缓解药)纳入GINA 的路径2 之中。这一补充是基于对接受GINA 第3-5步维持治疗患者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该试验表明,与沙丁胺醇(舒喘灵)缓解剂相比较,使用布地奈德-沙丁胺醇作为缓解剂可降低严重急性发作的风险,且其大部分获益来自于接受第3 步治疗的患者中。
哮喘的本质为气道慢性炎症导致的气道高反应性,而抗炎缓解剂ICS-SABA 既含有抗炎ICS,也含有支气管舒张剂,既可用于维持治疗,也可做为缓解剂,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期待更多临床积极数据反馈,早日造福更多哮喘患者。
目前多项新药临床研究正在开展中,如果您或身边的朋友想要咨询,欢迎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