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5月8日,记者从扬镇直流一期工程总结会上获悉,我国首个“交流改直流”输电工程——扬州至镇江±2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已安全稳定运行满一年,累计输送电量62亿千瓦时;日均输送新能源电量约600万千瓦时,累计输送新能源电量近2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约60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160万吨/年,为江苏电力保供、清洁能源消纳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助力。
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近年来,扬州高邮地区逐渐成为江苏长江以北重要的新能源发电基地。早在2022年12月,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建设,将原有的交流线路改造为直流线路,变原有高邮地区绿电,并入大电网后随机消纳,改为“点对点”输送至长江天堑对岸的镇江,相当于在四通八达的电力网络中,“嵌入”了一条绿电专供线路。
工程起于扬州高邮、止于镇江经开区,全长约110千米,于去年4月底建成投运,输送容量由50万千瓦提升至120万千瓦,在电压不变的基础上输电容量增加近1.5倍。
“扬镇直流一期工程投运以来,累计输送电量62亿千瓦时,能量可用率96.63%,年利用小时数5167小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国网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三级职员李海峰说。
工程将江苏南北网架紧密互联,可根据电网需求,自主灵活地安排0千瓦至满功率120万千瓦的运行方式。
当前,根据全省新能源发电规模和苏北新能源装机结构,风光出力大时,扬镇直流一期工程运行功率为108万千瓦至120万千瓦,风光出力小时,工程运行功率为60万千瓦至72万千瓦。据统计,投运一年来,该工程90%以上功率运行小时数2186小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荣表示,国网江苏电力率先在区域内采用“嵌入式”直流,实现电力资源高效率配置的探索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在提高电网输送功率、提升运行灵活性、强化短路电流控制等方面,为全国提供了示范引领。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建设,既能利用直流输电的优势高效配置电力资源,又能通过交流输电的技术实现不同电压等级的传输和分配,是一项值得探索的直流技术新应用。”沈国荣表示。
英国伯明翰大学电力系统首席教授张小平认可扬镇直流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工程从规划设计到落地实施,充分展现了中国直流输电技术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工程通过现有电力流布局技术优化,实现了区域能源高效配置。”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电力与能源协会中国专业分会联合会(IEEE PCCC)主席康重庆教授表示:“要总结以扬镇直流系列工程为代表的先进输电技术典型工程取得的成果,把江苏主干电网格局从传统交流电网向交直流混联电网转变的经验介绍给全国,为国内能源转型提供核心支撑,更为全球贡献可复制的中国方案。”
据悉,扬镇直流二期工程建设进程过半,将于2026年初,具备直流系统调试条件。三期工程目前已处于可研状态,预计年内核准,2028年建成投运。
记者了解到,国家电网随后还将布局规划建设南通至苏州过江直流输电工程等多项“嵌入式”直流工程,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更多江苏智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倪敏